赚钱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4月1日报道随着“碳中和”及“十四五”规划绿色发展的持续深入,新能源汽车作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迎来高速发展。 3月31日,零碳驱动绿色交通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协鑫能科移动能源战略转型、中金协鑫碳中和基金发起设立发布会召开。活动现场,协鑫能科与中金资本宣布双方携手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 新能源汽车不仅是能源转型的组成部分,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在节能减碳大势之下,新能源汽车充满机遇。 根据市场预测,到2040年,我新能源汽车电能消费占全社会用电总量比重将从目前的1.3%攀升至8%。届时,我国换电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协鑫能科总裁费智指出,绿色交通离不开绿色能源,协鑫能科将重塑坐标与定位,进军移动能源,聚焦换电业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中国近年来在政策层面对换电模式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国家新基建项目,最新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也确认换电和充电并列的地位,推广换电模式也已经成为产业共识。 此次,协鑫能科发布了电动汽车换电业务发展规划显示,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其一,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即提供换电站及换电站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开展广泛的合作推动“换电站共享化”及换电站无人值守; 其二,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即提供快速换电服务的同时提供换充储一体化电力交易、电池运营及健康管理等服务; 其三,电池梯次利用。即不断精进残值评估技术、一致性梯次分选技术、电池再成组技术、BMS和储能系统级均衡技术、梯次储能应用技术,推动电池梯次利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75.8万台,换电站663座。建成了世界上充换电设施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换电设施网络。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坦言,当前充电设施还难以满足用户在数量和服务体验上的需求,充电服务商业模式还不完善,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在汽车储能方面,其功能与电网需求匹配还处于探索阶段,融合度远远不够。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表示,当前充换电国家和行业标准尚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换电基础设施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化推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 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掌握关键技术、有成功商业运营经验企业的支持,同时尽快组织电动汽车、电池、换电装置和换电站建设方编制国家标准,并推广实施。 面对,当前换电行业仍旧存在服务费高、电力增容难、电池梯次利用不充分等痛点,协鑫能科也拿出了解决方案。 首先,协鑫清洁能源总体装机规模超过20吉瓦,通过充换电业务与清洁能源发电协同,规模化采购等方式可以降低购电成本; 其次,协鑫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有20多座电厂,与换电目标市场高度重合,采用“集中充电,统一配送、分布换电”的模式,以离网换电作为在线换电的有益补充,提供差异化服务,解决电力增容难问题; 第三,协鑫能科积累了近万家工商业企业用户,这将是未来梯次储能的最佳用户群,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提供了应用空间。 移动能源是战略新兴产业,自然也离不开资本的加持。 相关数据显示,2030年实现碳达峰,每年资金需求约为3.1万-3.6万亿元,而目前每年资金供给规模仅为5256亿元,缺口超过2.5万亿元/年。因此,为推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亟需绿色金融方面的创新产品与服务,碳中和目标正推动“零碳”成为我国长期价值投资的新风向。 论坛现场,协鑫能科宣布与中金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设立一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中金协鑫碳中和产业投资基金,通过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借助新能源汽车出行平台实现向充换电平台的导流,完成充换电数据平台的建设,构建全新的移动能源产业生态。 其中协鑫能科出资约51%,中金资本方面出资约20%,基金首期规模约40亿元,基金总规模不超过100亿元。 产业投资基金将由中金资本基金管理团队负责管理,并结合协鑫能科在能源相关领域丰富的市场经验协作,保障基金高效运行,通过对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和充换电平台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围绕移动能源生态进行股权投资,主要投向充换电网络、网约车出行平台、智能车辆管理平台、电池资产管理、电池梯次利用等移动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优质项目。 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总裁单俊葆表示,协鑫集团是国际知名的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国家级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科技主导型企业,而中金资本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和合作。此次中金资本与协鑫集团的全面合作,可以充分互动及资源共享,挖掘优质项目,促进绿色企业和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构建可持续发展并有良好投资回报的绿色生态圈,引领中国绿色投资潮流。 据悉,未来双方还将展开更多合作,以换电站一体化解决方案、换电站运营及能源服务、电池梯次利用等产业为核心业务,重点布局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区域,利用双方优势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打造“金融+产业”的战略联盟。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