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水玻璃 分享 不畏青年
熹里话: 人一旦接纳了自己,真的超级爽。我们总是太过压抑自己,总担心自己这里不够好那里不够好。但其实,没有人能做到可以不被任何人讨厌,与其关注自己是否被讨厌,不如关注自己本身——我的体验最重要、我的感受最重要、我的需要最重要…… 文l牧雨鸣 来源l不畏青年(ID:libaishow) 很多人不承认,但其实非常在乎别人的看法。 “我这么说话,是不是不合适?”“我穿这件衣服,是不是显得很不合群?”“我这么不会说话,是不是会被讨厌?” 害怕被讨厌,其实代表了我们非常在意外界的评价。 可是,这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你有多怕被讨厌? 偶然一次,我和朋友聊到了“讨好型人格”这个话题。 朋友说,挺能理解这类人的,他们小心翼翼地活着,规避着会造成他人不适的行为,小心翼翼地插进别人的话题,害怕被说不合群,害怕说错话。 他们啊,真的好累。 小杰在学校是一个普通人,他焦虑到什么程度? 用水杯接水,会在意背对同学是怎么看他屁股的;体育课整理队列,他总是等人群汇集,伴随着人流走进队列;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他的声音能被周围的呼吸声掩盖。 可即使这样,他依旧成为了一部分人讨厌的对象。 为什么? 放学值日那天,和他一起负责打扫卫生的人,丢下一句“你帮我倒下垃圾”,便抱着篮球跑进了球场。 小杰“默许”了,当然,这个“默许”,仅仅是长期不懂拒绝带来的。 温顺的绵羊,可没资格说“不”。 可正当小杰辛苦地打扫完后,正准备拎着垃圾桶走出教室时,班主任出现了,当询问到为什么就你一个值日时,不善言辞的小杰沉默了。 第二天,和小杰搭伙值日的人跑来,责怪了他一番。 “你为什么不说我去厕所了?”“还是你觉得,让你一人值日,你很不爽?”“呵,斤斤计较的人。” 丢下几句抱怨后,他便离开了。 而小杰呢?他很长时间不敢和这个同学说话。 “我明明没做错什么,为什么被讨厌?” 逻辑的起点出现问题,那后面怎么解释,都是错的。 哪里出问题了呢? 被讨厌,是常态啊! 谁能做到,让所有人对你没意见? 你是一个单纯的坏人, 而我是一个复杂的好人 人啊,由于首因效应影响,对第一印象都相当固执。 在面对社交时,伪装假笑,不显露真实的想法,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把情绪写在脸上,成了“成功人士”的标配。 我喜欢管这叫“情绪成本”,毕竟,人哪有这么多时间,去了解一个人? 所以,我遇见过许多“大师”,他们很喜欢盯着别人的细节看: “我啊,看人很准。”“一眼就能把他看透。”“这人看起来不行。” 对此,我只想吐槽。 你在我脑子里装监控了?我都整不明白我自己,你凭什么? 有一天,我的某个叔叔带我去“见世面”。 办公楼,大茶桌,茶艺师小姐姐拧着盖碗泡茶。 身边坐着几个嘴里叼着烟,油腻二字写在脸上,手里把玩着佛珠的中年男子。 我杵着脑袋在茶桌上画圈。 这时,叔叔凑过脑袋对我说: “茶泡苦了。”“行茶如做人。”“别看她气定神闲,但从泡茶就能看出,这人不够沉稳。” 是吗?我注意着眼前的小姐姐,她淡淡妆容下,眼角的黑眼圈挺重的,至少,这能说明人家昨夜没睡好。 “怎么样,是不是?”“由此,可以推断,这个老板用人不好,公司估计也就那样。” 嗯......你牛! 盯上一个自以为是的细节,就认定一个人成败。 天啊,难道别人要在脸上刻出“好人”二字,你才会停止所谓的“洞察”? 人和人相处,即使没有时间了解,也不能一概而论好吧。 我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时候需要由你的价值观来判断? 你这么牛,一定没人喜欢你吧? 他们从来就不喜欢我, 但我喜欢他们的不喜欢 “说我所有想说的,管你们喜不喜欢。”“‘保持真实’对你来说也许是想加的戏。”“但对我来说,就是那口咽不下的气。” 每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喜欢听杨和苏的《大反派》。 说实话,沉默的接受别人的非议,并非我的风格。 但就这些年被社会毒打的经验来说,产生抗争,不如改变思路。 心理学家常说:攻击性就是生命力。 要知道,几百万年前,没有足够攻击性的人猿都死了。 了解到这一点,我就开始思考,原来,讨厌别人,对别人产生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当我开始理解这句话时,我渐渐理解了别人的不喜欢。 同时,我也渐渐允许自己讨厌别人。 毕竟,你让我知道你讨厌我,说明你准备承受我的讨厌。 以前有份工作,办公室内斗相当严重,各同事组成了小团体,在背后说坏话,工作交接使绊子,推卸责任十分常见。 我是哪派的呢? 我是独行侠。 和父母讨论过这个问题时,老一辈的人希望我能收起心里的浮躁,隐藏抗争,努力去和同事处好关系。 说实话,这并非我所愿意接受的方式。 接纳自己的不足,允许被讨厌,并不代表,你应该默许自己生活在这种环境之中。 我可以理解别人,接纳讨厌,但,我不允许过度压抑自己。 很快,我离开了这个公司。 毕竟世界这么大,讨厌我的人,哪有我重要呢? 人一旦接纳了自己, 真的超级爽 我很不喜欢鸡汤,因为多数鸡汤都在贩卖情绪,制造压力。 听朋友提起,公司进行内部培训,所有员工互相指出自己的不足,再后指出别人的不足。 开始大家都在谨言慎行,生怕自己说错话引起别人的不适。 但渐渐的,大家开始把攻击目标指向自己。 “我还不够有责任心。”“自己还不够努力。”“比如上次,我没有积极的处理某个投诉。” 随着会议讨论深入,培训的“老师”让同事之间互相指出“错误”。 错误? 适当地批评和自我剖析,的确能够很好的提高自己。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自我剖析,需要的是足够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包容、接纳、允许自己犯错。 这样,当得到他人的反馈时,自己才能正确的进行评估判断,来确定是否需要作出改变。 同理,对于讨厌你的人,也应当使用这种心态。 要知道,左耳进,右耳出,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坏事。 随着会议结束,朋友说,“老师”带着他们跳舞跺脚,念叨着“我不能这样”。 我笑了笑了,人啊,怎么就喜欢在狭小的圈子里互相模仿呢? 点亮“在看”?“赞”,世界那么大,做自己,让别人讨厌,不好吗? (▲点击“END”查看相关推荐阅读) 作者:牧雨鸣:帅,很帅,非常帅,不帅你咬我!来源:不畏青年(ID:libaishow),专注校园领域,提供考学干货,改变职场认知,聚焦青年成长。此后如竟没有炬火,你便是唯一的光!私人微信:baizhubian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