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圳未来5年,要提升“五力”,打造“五地”,在金融领域,要“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提升创新支撑力”,将深圳打造成“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国内知名学者和深圳企业代表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深圳未来怎样做好深度融合,政府和企业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畅谈了看法。 科技金融融合深圳走在前列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博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用金融的力量支持已经具备创新能力、或已成为行业独角兽的企业,能让它们实现更快发展,这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表现,也能让金融业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国家一直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金融服务,深圳传统金融机构和科技型金融企业近来年发展迅速,在科技金融融合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深圳近几年一直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此次党代会上提出‘五力’‘五地’,正是这一创新生态链的升级版”,深圳知名科技金融企业乐信集团旗下乐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凡向记者表示。 卜凡说,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深圳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金融和科技是深圳的两个“拳头产业”,为孕育创新提供了最佳的土壤。其次,深圳政府有着开放和包容心态,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奖励等措施,为金融科技高速发展打下了基础。如今,深圳的金融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硬实力,金融科技专利储备量全球领先,比如去年全球金融科技专利排行榜中,前十家企业中有八家为中国企业,深圳本土企业占5席,全球第一;金融科技创新被广泛应用在银行、证券、保险、消费金融等多个领域,使深圳成为科技金融协作、优化创新模式的“试验田”。 深度融合不能照搬传统模式 科技与金融如何更好地深度融合?尹振涛强调,不能照搬传统模式。他说,中国传统金融机构更多突出抵押,资产、风险控制这种传统的模式,这与新型科技企业,特别是在数字经济下的新型技术企业不匹配,“这些企业可能是轻资产企业,比如只是一个平台,没有厂房,只有核心技术,传统金融的模式很难服务到这些企业”。 他认为,在传统信贷过程中,需要抵押,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抵押品,给它定价,再实现金融服务,这只是走出创新的第一步,虽然改变了抵押品,但是并没有改变仍然需要抵押的这种机制。围绕着数字经济,应该有更新的金融服务的手段和理念,“理念的变化比条件变化更加重要”。 “本质的改变应该是从企业开始研发,拿到知识产权的证书,到最后知识产权证书变现整个过程中,金融机构一直在里面,这才是真正的、深度的融合”,他说,要让科技企业觉得,无论在哪个环节,哪个发展阶段,有任何的金融需求,都有相应的金融产品在等着它,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说原来抵押需要厂房,现在仍然要拿着一个知识产权证书到银行去获得贷款。 尹振涛说,改变传统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需要整个市场环境的发展、机制体制的改变。他寄望深圳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政策制度上的创新。 2018年,深圳成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全力服务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他认为,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推动创新创业是一个非常好的做法,借此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早期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撬动作用。除此之外,也可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来支持创新型企业。 让科技渗透到金融服务场景 尹振涛强调,科技和金融的融合,并不是非得让科技金融公司去做金融业务。这些公司有很强的科技实力,借助已有的技术能力,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可以很好地支持创新型的企业。深圳近年来诞生了一批知名科技金融企业,这些企业能在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过程中怎样发挥作用? 卜凡认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精准化获客、精细化(风险)运营和精益化管理,达到赋能创新的目标。打造“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就是要让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良性互动,金融资源和创新企业高效对接,为处于不同周期(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创新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强化科技创新资本供给,为破解高新技术“卡脖子”难题提供助力。科技金融只有结合具体场景和业务,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才能起到赋能金融的作用。广泛开展各类合作,输出金融科技能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让科技渗透到尽可能多的金融服务场景中,接受压力测试,优化提升效能。 以乐信为例,近年来不断与各类金融机构合作,通过联合运营、金融科技能力输出等方式,为合作伙伴提供获客、风控、运营和系统建设等多方面的支持。截至目前,乐信合作金融机构数量已经达到100多家。乐信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在疫情下的2020年研发投入近5亿。 (文章来源:读创) 吉三代 http://www.9199519.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