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智兔网 2021-05-28 450 10

14年前,3个武汉小学生的一场竞选,让所有成年人吓出了一身冷汗

股权投资基金 http://moimc.com

  

  2007年夏天,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

  在3年级1班,班长这一职位,一直是由班主任直接指派同学来当的。

  但这学期,老师决定换种方式:

  让全班40个孩子,自己投票选出班长。

  在此之前,老师已经推举出了3位同学,分别是罗雷、成成、许晓菲。

  接下来,就要靠他们公平竞争,为自己拉票。

  

  全班这些平均年纪8岁的孩子,一开始什么也不明白。

  当被问到“什么是投票”,一个个都摇了摇迷茫的小脑袋。

  让这么小的孩子们独立完成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变成一场好笑的游戏?

  可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当这场“人性实验”不断推进,看似天真的孩子,却做出一个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选择......

  

  01

  评选分3个环节:

  才艺展示,两两辩论,总结演讲。

  3个各有特色的孩子,面对着迥然不同的情况。

  许晓菲优秀且多才多艺,又是开学典礼的学生发言代表,典型的乖乖女。

  但她害羞、腼腆,不好意思展示自己。

  在学校当老师的妈妈便鼓励她大胆点,“要和同学多交流”。

  

  罗雷当过两年班长,还是学校的护旗手,对自己很有信心。

  当在单位做领导的父亲问“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时,他斩钉截铁:

  “我不想控制别人,我想凭自己的实力。”

  

  而另一边,从未有过“一官半职”的成成,对班长这个职位相当渴望。

  在他眼里,班长就意味着权力。

  “我想让谁站着谁就得站着,想让谁坐下谁就得坐下。”

  

  可他既没有许晓菲那样的才华,又不像罗雷那么有经验。

  万一第一轮才艺秀就输了怎么办?

  在电视台做编导的母亲,帮他想出了“绝招”。

  02

  才艺比赛那天,许晓菲和罗雷都在紧张地排练着。

  在窗外观察着一切的成成,开始了自己的“部署”。

  

  他找到关系好的同学,悄悄说:

  “给你安排个任务,待会儿许晓菲表演完了你就起哄,说她表演得不好。”

  同学点了点头。

  

  果然,许晓菲刚站到台上,台下就吵吵嚷嚷喝倒彩:

  “晓菲晓菲,打倒晓菲;晓菲晓菲,吃饭最慢。耶!”

  不少不明就里的孩子都跟着起哄,其中也包括罗雷。

  

  本就紧张的许晓菲哪曾料到这场景,她尴尬又委屈,忍不住哭了出来。

  精心准备的节目,根本无法好好完成。

  很多支持晓菲的孩子,见此情景都难过地哭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闹剧被老师平息,始作俑者成成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走到晓菲面前道歉。

  但他不是为自己,而是说:

  “我代表罗雷,向你道歉。”

  

  而罗雷,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轮到他上场,成成又找到已然平静的许晓菲窃窃私语。

  “罗雷那样对你,你不想也整整他吗?”

  “不要怕,你就说是我的主意,大不了我帮你罚站。”

  

  于是,当罗雷的《童话》还没唱两句,成成就在下面带头喊“跑调了”“下去”......

  因“许晓菲被整哭事件”对罗雷心怀不满的同学们,也发出阵阵嘘声。

  罗雷在疑惑中,默默下了台。

  

  到了成成表演,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找了两个“小助手”帮忙,在他唱歌时假装“歌迷”热情拥抱“偶像”。

  一曲结束,又模仿起范伟,挨个握同学的手:

  “缘分啊,大妹子。”

  

  平心而论,他嗓音沙哑,唱歌不算好听。

  论才艺,不可能赢过又会唱歌又会吹长笛的另两人。

  但偏偏就略施小计,搞垮了两个对手的表演,又让自己的节目在班内掀起小高潮,顺利收拢了一波人心。

  成成是怎么想出这样“精明”的计谋?

  原来,是母亲担心他比不过别人,便支了个招:

  诋毁对手。

  一句看似简单的“指点”,成功让儿子自导自演出了一桩大戏。

  

  03

  第一回合结束,针锋相对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许晓菲性格柔柔的,又经历了一次“失败”,早已不被成成放在心上。

  他要重点“摆平”的,是罗雷。

  成成找到罗雷,问他会投票给谁。

  自信的罗雷说当然是自己。

  成成却说:

  “昨天我一回家就跟我妈说,无论你的表现怎么样,我都会投你一票。”

  罗雷不解,问为什么。

  成成一笑:“因为我喜欢你呀。”

  

  被“攻心”的罗雷突然羞愧起来:原来和对方的大度相比,自己竟如此小气。

  成成又继续拉拢更多人。

  对那些原本支持罗雷的人,他拍着胸脯保证:

  “我当了班长,一定选你做副班长。”

  “投我,我让你当学习委员。”

  

  这些“倒戈”传到罗雷耳朵里,本就开始动摇的他更自觉不如人。

  甚至,冒出了退出竞选的想法。

  

  至此,罗雷的父母彻底坐不住了。

  看着一脸挫败的儿子,他们决定亲自出马,扳回局面。

  爸爸出了一计:请儿子全班同学去坐轻轨。

  那时候,全国还没几座城市有轻轨,很是新奇。

  但他叮嘱罗雷:“不要说是免费的,而要说是你请客的。”

  

  于是,罗爸爸精心准备,请来了大巴,安排了整节轻轨车厢,还贴心地帮孩子们合影。

  同学们兴奋不已,罗雷也得以“人气”大涨。

  还在欢呼声中唱完了之前那首被打断的《童话》。

  

  一次小小的“拉票”之旅,让罗雷尝到了甜头。

  他再也不提当初“要凭自己实力”的豪言,转而“开窍”似的听从父母的每一个建议,复述他们让自己记下的话。

  势在必得,迎接与成成的“终极对决”。

  04

  辩论环节,能说会道的成成三言两语就打败了乖巧的许晓菲。

  而与罗雷的较量,才是真正的剑拔弩张。

  成成指责罗雷以前当班长特“霸道”,总是会打同学:

  “我和罗雷不一样,我会做班级的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

  什么叫统治者?好多同学都挨过罗雷打,不用我多说了吧?”

  

  罗雷也不慌,振振有词地反击:

  “我当然不是无缘无故打人,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

  

  说着话锋一转,直指成成:

  “我倒要问问你,你的票会投给谁?”

  成成愣了一下,犹豫着说投给自己。

  罗雷抓住把柄,提高音量,一句话堵得成成哑口无言:

  “骗子!你私下搞小动作,说会投票给我,你制造了一场骗局!

  诚实勇敢的标语就挂在我们头顶,你这样的骗子怎么能当班长?”

  

  成成的气势瞬间减了一半,悻悻下台。

  窗外,罗雷的父亲笑着对儿子比出了大拇指。

  

  两个小孩,怎么做到句句直击对方要害,辩论得如此激烈?

  其实这一切,都是两对父母的功劳。

  8岁的成成实际上根本不懂“统治者”是什么意思。

  但在母亲的要求下,他背熟了这句话,当作“一招制敌”的关键。

  

  

  另一边,“军师”罗爸爸也对症下药,教儿子狡辩自己的坏毛病。

  

  对成成的“终极拷问”,也是罗爸爸想出“前后夹击”的办法,放大对方的破绽。

  “你就问成成,他的票到底投给谁?

  如果他说投给你,你就说他不自信,不自信的人怎么能当班长呢?

  如果他说投给自己,你就说他是骗子。

  别跟他多说,你说不过他,但只要强调这句话,就能把他镇住。”

  

  两个孩子的竞争,根本已经演变成两对家长的较量。

  到了最后的总结演讲环节,3个孩子都中规中矩地发言。

  但罗雷又凭借一招,在投票之前的最后时刻,顺利赢得了人心:

  送礼。

  全班同学,一人一张精致的卡片,里面还有小礼物。

  哪个孩子能抵得住礼物的诱惑,纷纷把票投给了罗雷。

  

  而这一“奇招”,当然也是拜父亲所赐。

  

  最终,罗雷以26票的绝对性优势,打败了6票的许晓菲,和8票的成成。

  尘埃落定,罗雷神采飞扬。

  许晓菲早已淡然处之,而成成,哭得比谁都伤心。

  

  

  05

  这个14年前的故事,并非编排,而是发生在一群8岁孩子身上的真实经历。

  导演陈为军用镜头记录下来,整理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

  豆瓣8.5分,曾获奖无数,包括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所有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的真实反应。

  导演为了让孩子表现自然,甚至提前花了3个月让他们适应镜头。

  也正因如此,耳朵看完,细思恐极。

  这些8岁的孩子,本是在最懵懂天真的年纪,却一个个如此工于心计。

  将两面三刀、装腔作势、拉帮结派的把戏玩得游刃有余。

  单纯的脸上,写满了势利。

  有豆瓣网友一针见血:之所以看得毛骨悚然,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有了成人的影子。

  

  成成原本比较“没心没肺”,才艺表演前一天还想着看电视,觉得顺其自然唱唱歌就好。

  但在父母的“引导”下,他学会了走捷径,靠耍计谋打压对手。

  罗雷的“轻轨之旅”成功后,他也想过退出。

  但又在父母的勒令下,学会了往别人身上泼脏水、扣帽子。

  

  罗雷虽有缺点,但本是个正直的孩子。

  直到父母介入,他才学会了怎样旁敲侧击地说话,怎样拉拢人心,甚至开始正大光明地贿赂。

  

  唯有许晓菲,什么都没被“教会”,却也是3个孩子中最没被改变的那个。

  这哪是孩童之间的比赛,分明是一群大人,硬生生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城府心机种进了孩子的心里。

  这场实验,又何尝不是种种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

  

  那对读小学的姐妹,被高知父亲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捧上了论文获奖的神坛。

  在此之前,这位父亲就被人举报过“学术造假”。

  而如今,为了一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小小的孩子,成了学术骗局里的一员。

  

  那个自称能一天写2000首诗的16岁“天才少女”岑某诺,像个老道的大人说着刻意的演讲词。

  她的父亲,擅长给自己挂上各种虚假头衔。

  女孩耳濡目染,学会了说大话,往自己身上贴金。

  

  那个6年级的副班长,靠着点权力,5年内从6个同学手中搜刮出2万多元。

  而被揭发后,他的家长竟还坚称这些孩子是自愿的。

  

  我们总是疑惑,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世故、早熟,不像我们当年那样淳朴。

  如今终于明白,是我们这些大人,自以为洞悉了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又过早地灌输给尚不明事理的孩子。

  你发现正直有时会惹麻烦,于是教孩子少管闲事;

  你知道工作难找钱难赚,于是教孩子走捷径;

  你觉得人脉、关系很重要,于是教孩子看人下菜碟,曲意逢迎......

  你以为是在帮他们“认清社会”,却将他们扭曲成怪异的模样。

  那不是教育,而是污染。

  孩子是什么?

  是率真随性,不计较。

  是旺盛的好奇心,是真挚的善良。

  是天真的想象,富有灵性的心灵。

  可当做父母的张口闭口教的都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你还指望孩子会明是非、知荣辱,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吗?

  别把成年人的世界,过早引向孩子;

  别让孩子在最好的年纪,入世太深。

  当一个个孩子,被早早教会各种潜规则,钻营取巧,13岁的年纪,言行举止都写满了30岁的圆滑,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智兔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智兔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