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基金 http://moimc.com
2007年夏天,武汉市常青第一小学。 在3年级1班,班长这一职位,一直是由班主任直接指派同学来当的。 但这学期,老师决定换种方式: 让全班40个孩子,自己投票选出班长。 在此之前,老师已经推举出了3位同学,分别是罗雷、成成、许晓菲。 接下来,就要靠他们公平竞争,为自己拉票。
全班这些平均年纪8岁的孩子,一开始什么也不明白。 当被问到“什么是投票”,一个个都摇了摇迷茫的小脑袋。 让这么小的孩子们独立完成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变成一场好笑的游戏? 可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当这场“人性实验”不断推进,看似天真的孩子,却做出一个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选择......
01 评选分3个环节: 才艺展示,两两辩论,总结演讲。 3个各有特色的孩子,面对着迥然不同的情况。 许晓菲优秀且多才多艺,又是开学典礼的学生发言代表,典型的乖乖女。 但她害羞、腼腆,不好意思展示自己。 在学校当老师的妈妈便鼓励她大胆点,“要和同学多交流”。
罗雷当过两年班长,还是学校的护旗手,对自己很有信心。 当在单位做领导的父亲问“需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忙”时,他斩钉截铁: “我不想控制别人,我想凭自己的实力。”
而另一边,从未有过“一官半职”的成成,对班长这个职位相当渴望。 在他眼里,班长就意味着权力。 “我想让谁站着谁就得站着,想让谁坐下谁就得坐下。”
可他既没有许晓菲那样的才华,又不像罗雷那么有经验。 万一第一轮才艺秀就输了怎么办? 在电视台做编导的母亲,帮他想出了“绝招”。 02 才艺比赛那天,许晓菲和罗雷都在紧张地排练着。 在窗外观察着一切的成成,开始了自己的“部署”。
他找到关系好的同学,悄悄说: “给你安排个任务,待会儿许晓菲表演完了你就起哄,说她表演得不好。” 同学点了点头。
果然,许晓菲刚站到台上,台下就吵吵嚷嚷喝倒彩: “晓菲晓菲,打倒晓菲;晓菲晓菲,吃饭最慢。耶!” 不少不明就里的孩子都跟着起哄,其中也包括罗雷。
本就紧张的许晓菲哪曾料到这场景,她尴尬又委屈,忍不住哭了出来。 精心准备的节目,根本无法好好完成。 很多支持晓菲的孩子,见此情景都难过地哭了。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闹剧被老师平息,始作俑者成成竟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走到晓菲面前道歉。 但他不是为自己,而是说: “我代表罗雷,向你道歉。”
而罗雷,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轮到他上场,成成又找到已然平静的许晓菲窃窃私语。 “罗雷那样对你,你不想也整整他吗?” “不要怕,你就说是我的主意,大不了我帮你罚站。”
于是,当罗雷的《童话》还没唱两句,成成就在下面带头喊“跑调了”“下去”...... 因“许晓菲被整哭事件”对罗雷心怀不满的同学们,也发出阵阵嘘声。 罗雷在疑惑中,默默下了台。
到了成成表演,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找了两个“小助手”帮忙,在他唱歌时假装“歌迷”热情拥抱“偶像”。 一曲结束,又模仿起范伟,挨个握同学的手: “缘分啊,大妹子。”
平心而论,他嗓音沙哑,唱歌不算好听。 论才艺,不可能赢过又会唱歌又会吹长笛的另两人。 但偏偏就略施小计,搞垮了两个对手的表演,又让自己的节目在班内掀起小高潮,顺利收拢了一波人心。 成成是怎么想出这样“精明”的计谋? 原来,是母亲担心他比不过别人,便支了个招: 诋毁对手。 一句看似简单的“指点”,成功让儿子自导自演出了一桩大戏。
03 第一回合结束,针锋相对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许晓菲性格柔柔的,又经历了一次“失败”,早已不被成成放在心上。 他要重点“摆平”的,是罗雷。 成成找到罗雷,问他会投票给谁。 自信的罗雷说当然是自己。 成成却说: “昨天我一回家就跟我妈说,无论你的表现怎么样,我都会投你一票。” 罗雷不解,问为什么。 成成一笑:“因为我喜欢你呀。”
被“攻心”的罗雷突然羞愧起来:原来和对方的大度相比,自己竟如此小气。 成成又继续拉拢更多人。 对那些原本支持罗雷的人,他拍着胸脯保证: “我当了班长,一定选你做副班长。” “投我,我让你当学习委员。”
这些“倒戈”传到罗雷耳朵里,本就开始动摇的他更自觉不如人。 甚至,冒出了退出竞选的想法。
至此,罗雷的父母彻底坐不住了。 看着一脸挫败的儿子,他们决定亲自出马,扳回局面。 爸爸出了一计:请儿子全班同学去坐轻轨。 那时候,全国还没几座城市有轻轨,很是新奇。 但他叮嘱罗雷:“不要说是免费的,而要说是你请客的。”
于是,罗爸爸精心准备,请来了大巴,安排了整节轻轨车厢,还贴心地帮孩子们合影。 同学们兴奋不已,罗雷也得以“人气”大涨。 还在欢呼声中唱完了之前那首被打断的《童话》。
一次小小的“拉票”之旅,让罗雷尝到了甜头。 他再也不提当初“要凭自己实力”的豪言,转而“开窍”似的听从父母的每一个建议,复述他们让自己记下的话。 势在必得,迎接与成成的“终极对决”。 04 辩论环节,能说会道的成成三言两语就打败了乖巧的许晓菲。 而与罗雷的较量,才是真正的剑拔弩张。 成成指责罗雷以前当班长特“霸道”,总是会打同学: “我和罗雷不一样,我会做班级的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 什么叫统治者?好多同学都挨过罗雷打,不用我多说了吧?”
罗雷也不慌,振振有词地反击: “我当然不是无缘无故打人,只是为了更好地管理。”
说着话锋一转,直指成成: “我倒要问问你,你的票会投给谁?” 成成愣了一下,犹豫着说投给自己。 罗雷抓住把柄,提高音量,一句话堵得成成哑口无言: “骗子!你私下搞小动作,说会投票给我,你制造了一场骗局! 诚实勇敢的标语就挂在我们头顶,你这样的骗子怎么能当班长?”
成成的气势瞬间减了一半,悻悻下台。 窗外,罗雷的父亲笑着对儿子比出了大拇指。
两个小孩,怎么做到句句直击对方要害,辩论得如此激烈? 其实这一切,都是两对父母的功劳。 8岁的成成实际上根本不懂“统治者”是什么意思。 但在母亲的要求下,他背熟了这句话,当作“一招制敌”的关键。
另一边,“军师”罗爸爸也对症下药,教儿子狡辩自己的坏毛病。
对成成的“终极拷问”,也是罗爸爸想出“前后夹击”的办法,放大对方的破绽。 “你就问成成,他的票到底投给谁? 如果他说投给你,你就说他不自信,不自信的人怎么能当班长呢? 如果他说投给自己,你就说他是骗子。 别跟他多说,你说不过他,但只要强调这句话,就能把他镇住。”
两个孩子的竞争,根本已经演变成两对家长的较量。 到了最后的总结演讲环节,3个孩子都中规中矩地发言。 但罗雷又凭借一招,在投票之前的最后时刻,顺利赢得了人心: 送礼。 全班同学,一人一张精致的卡片,里面还有小礼物。 哪个孩子能抵得住礼物的诱惑,纷纷把票投给了罗雷。
而这一“奇招”,当然也是拜父亲所赐。
最终,罗雷以26票的绝对性优势,打败了6票的许晓菲,和8票的成成。 尘埃落定,罗雷神采飞扬。 许晓菲早已淡然处之,而成成,哭得比谁都伤心。
05 这个14年前的故事,并非编排,而是发生在一群8岁孩子身上的真实经历。 导演陈为军用镜头记录下来,整理成纪录片《请为我投票》。 豆瓣8.5分,曾获奖无数,包括2008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所有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的真实反应。 导演为了让孩子表现自然,甚至提前花了3个月让他们适应镜头。 也正因如此,耳朵看完,细思恐极。 这些8岁的孩子,本是在最懵懂天真的年纪,却一个个如此工于心计。 将两面三刀、装腔作势、拉帮结派的把戏玩得游刃有余。 单纯的脸上,写满了势利。 有豆瓣网友一针见血:之所以看得毛骨悚然,是因为这些孩子的身上,过早有了成人的影子。
成成原本比较“没心没肺”,才艺表演前一天还想着看电视,觉得顺其自然唱唱歌就好。 但在父母的“引导”下,他学会了走捷径,靠耍计谋打压对手。 罗雷的“轻轨之旅”成功后,他也想过退出。 但又在父母的勒令下,学会了往别人身上泼脏水、扣帽子。
罗雷虽有缺点,但本是个正直的孩子。 直到父母介入,他才学会了怎样旁敲侧击地说话,怎样拉拢人心,甚至开始正大光明地贿赂。
唯有许晓菲,什么都没被“教会”,却也是3个孩子中最没被改变的那个。 这哪是孩童之间的比赛,分明是一群大人,硬生生将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城府心机种进了孩子的心里。 这场实验,又何尝不是种种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
那对读小学的姐妹,被高知父亲用自己的科研成果,捧上了论文获奖的神坛。 在此之前,这位父亲就被人举报过“学术造假”。 而如今,为了一个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三等奖,小小的孩子,成了学术骗局里的一员。
那个自称能一天写2000首诗的16岁“天才少女”岑某诺,像个老道的大人说着刻意的演讲词。 她的父亲,擅长给自己挂上各种虚假头衔。 女孩耳濡目染,学会了说大话,往自己身上贴金。
那个6年级的副班长,靠着点权力,5年内从6个同学手中搜刮出2万多元。 而被揭发后,他的家长竟还坚称这些孩子是自愿的。
我们总是疑惑,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世故、早熟,不像我们当年那样淳朴。 如今终于明白,是我们这些大人,自以为洞悉了成人世界的“潜规则”,又过早地灌输给尚不明事理的孩子。 你发现正直有时会惹麻烦,于是教孩子少管闲事; 你知道工作难找钱难赚,于是教孩子走捷径; 你觉得人脉、关系很重要,于是教孩子看人下菜碟,曲意逢迎...... 你以为是在帮他们“认清社会”,却将他们扭曲成怪异的模样。 那不是教育,而是污染。 孩子是什么? 是率真随性,不计较。 是旺盛的好奇心,是真挚的善良。 是天真的想象,富有灵性的心灵。 可当做父母的张口闭口教的都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你还指望孩子会明是非、知荣辱,拥有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吗? 别把成年人的世界,过早引向孩子; 别让孩子在最好的年纪,入世太深。 当一个个孩子,被早早教会各种潜规则,钻营取巧,13岁的年纪,言行举止都写满了30岁的圆滑,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