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双减”政策已落地,引发人们的热议,有不少人对“学科类”范围不是很理解,也引起了小范围内的讨论。 记得四天前,也就是7月26日,有网友询问穆老师,问阅读和写作属不属于学科类,文学赏析属不属于学科类。 由于当初的政策里没有这方面的详细界定,故而老穆思考了几分钟,然后回复“应该属于吧”。 老穆当时是这样思考的: 【1】阅读和写作,属于语文学科必考题型,此类培训,应当属于学科类培训。 【2】文学赏析,属于阅读范畴,是基于语文学科的一种扩展,尽管学习“文学赏析”不只为了考试,但家长将孩子(义务教育阶段)送过来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 今天下午,老穆看到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教育部的新通知,该“通知”全称是《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关于学科类与非学科类范围的界定。 【1】学科类;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 【2】非学科类;在开展校外培训时,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在“通知”最后,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审核把关,加强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 我们再回到开头讨论的问题上来。 阅读和写作,毫无疑问属于学科类培训,因为“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说明,而且也是语文考试必考题型。 文学赏析算不算呢? “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第(二)项阅读第8点有这样的内容:(百度搜索)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据此,老穆认为,文学赏析应该算学科类培训。当然,最终还是要看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界定了。 老穆认为,该“通知”的及时下发,能够让那些想打学科类培训“擦边球”的机构及时刹车,避免误入歧途。 几天前,老穆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打擦边球”的信息,当然,其真实性也有待查证。 网传有一家英语培训机构,由于“干不下去了”,故而将其装修成一间书店,里面的书全部是教材,书店老板还是原来的校长。 书本不卖,只能租借,月卡600,季卡1500,为何这么贵呢? 因为租书有人辅导,而辅导的服务员就是原来的老师。 老穆认为,这个消息很难是真实的,因为里面还是涉及到学科辅导,只不过店面换了。一旦被查到,还是要被关门的。 再者,培训机构装修成书店,难道不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吗?恐怕这一关就难以通过。 当然,在利益面前,“一切皆有可能”,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一些违规行为的发生,但老穆要奉劝这些机构,还是尽早“收手”吧,莫要做违规、违法的行为。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与教育焦虑,倘若一些培训机构仍然想打学科类擦边球的话,那就是与政策相向而行了,也是终究要受到处罚的。 做培训,还是要遵守法律法规的,不是吗? 朋友们,你们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大家在下方的评论区留言! seo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